查看: 11492|回复: 0

“人才”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根本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8 21: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肩负支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使命。与此同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也呈现出新特点,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已显现出可能发生重大突破的先兆。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凸显了我国长期形成的适合跟踪引进为主的科技体制与我国科技创新跨越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根本要靠人才。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保障。科技体制改革也正是要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的巨大能量。能否有效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有效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衡量科技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至2010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达到5700万人,全国研究开发人员接近260万人,均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是在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上,我们还存在许多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差距。人才培养、人才使用政策调整已成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促进人才结构布局与时俱进

  纵观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可以看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初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差距很大,同时在自然资源、经济规模和政治结构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战后半个世纪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无不对人才问题给予高度关注。面对全球激烈竞争以及结合本国国情,人才政策再次成为创新政策的首选。例如,美国在2006年2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的《美国竞争力计划》,是美国提出的一项旨在以科技与创新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和提升美国国家竞争力的综合性战略计划。其五项主要内容中,有三项涉及人才问题,包括:强化K~12数学与科学教育;改革劳动力培训体系;采取相关措施以增强美国吸引和挽留全球范围最优秀的高技能劳动力的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我国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核心的问题是人才结构和布局如何与快速变革的要求相适应。

  人才培养体系要与世界竞争环境和国情紧密联系。夯实未来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基础,根本要靠本土的人才培养。我国的教育体系与未来的人才队伍状况息息相关,需要与经济结构调整更加紧密结合;人才教育模式更需要有新的突破,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有待新的探索。

  对人才的认定需要更加灵活和有弹性,让不同的人都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人称道?其原因不仅是在职业教育阶段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那些取得职业教育的人,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在未来可以有很高的职业发展空间,才带动许多优秀人才走入职业教育大门,并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将判别人才的权力真正下放到基层,让他们真正拥有培养、识别和激励人才的能力和权力。

  高层次人才向企业的流动值得关注。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比例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增长较快,但是相应的高层次人才向企业的流动远远不够,从“千人计划”获得者的比例上也反映出,获得者中企业所占比例未能与其研发经费总量相适应。高层次人才的缺失使得许多企业将重要研发活动大量简单外包,企业自身未能从研发活动中有效获得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达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目标。因此,促进带动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提升的高层次人才流动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制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吸引政策



  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演变为人才竞争,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竞争,各国为吸引高端人才展开了多种多样的人才争夺战。发达国家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移民人才提供比其祖国更好的薪酬待遇、更好的科研和工作环境,从世界各地吸引精英人才。

  为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度,我国也组织实施了多项重大人才工程或计划,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工作仍将是“十二五”时期科技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除原有人才计划外,还将启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设立科学家工作室培养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从我国人才吸引现状看,一些引进人才名不副实,虚假引进、利用引进人才计划为本单位“贴金”和套取国家财政资助现象屡见不鲜。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还不具备与发达国家相对等的经济竞争条件,通过薪酬或科研经费力度难以形成对顶尖级人才的吸引力,拼财力不应成为我国人才吸引政策的重要内容,而应侧重于为其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同时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期望目标,给予对应的条件。
 
 人才成长有其规律,人才体系建设也有规律,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需要符合人才体系建设规律。通过简单的行政干预,以临时性的措施和政策对少数人提供过度优惠,干扰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将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政府的职能不是亲自选定哪些人是千里马,而应更多地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工作和创业环境,这也是发达国家吸引和造就人才的重要原因,值得我们在制定人才政策的理念上借鉴。
  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催化和激发新一代创新者是许多国家人才政策的重要内容,如德国马普学会自1969年起采用“独立青年科学家小组”方式,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开展科研活动,近年来力图在传统体制外开辟有利于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日本理化所也有青年科学家培养制度。

  近年来,科研人员队伍已显示年轻化趋势,活跃在第一线的青年科研人员构成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而现状是:一方面是青年科研人员工资待遇较低,承受的生活压力很大,职称晋升又受到名额限制;另一方面,科研经费不断向“大人物”聚集,一些引进人才占据大量科技资源,只是因为“引进”形成了工作与生活条件远高于国内同等人才的情况。广大青年人才成长的公平竞争机会和基本条件面临挑战,如何为青年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应成为人才政策新的关注点。

  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文化和氛围

  随着我国科技预算经费大幅度增加、机构规模扩大和科技管理的复杂性提高,给创新文化建设和创新氛围的营建带来巨大挑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施以来,2007年至2010年的竞争性经费大幅增长,挤压了稳定性经费的作用空间。一方面,导致科研人员忙于跑项目,同时项目管理过频过细,使得科学家难以专心致研;同时,科研活动的竞争性带来的“逐利”效应已开始渗透到科技活动中,而管理手段又未能相应跟进,导致政策“寻租”现象过多,学风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日益突出。而面对时有发生的科学不端行为,相应的学术规范和有效治理的体制机制很不健全。

  价值导向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评价成为价值导向的指挥棒。目前我国科研评价体系本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一些评价片面强调定量,数论文、数获奖、数经费,缺乏对科技本身创新性和贡献的评估,与此同时,却将评价结果与个人的名利挂钩过紧,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这种状况加剧了评价不科学带来的巨大风险,不利于产出重大科学原创,也不利于鼓励科研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真正贡献。

  经费配置、科研评价是政策工具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科技产出效率,更影响着创新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政策工具,会潜移默化地催化什么样的创新氛围,并演化为对科学传统和科学精神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人才的精神追求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道德宣传,更重要的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http://www.1000plan.org/news



紧跟协会走,什么都会有,哇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排行榜
  • 最新
  • 热门

关于集团

海归集团是以国内海归及国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为主的内部交流平台,国家重要的招才引智机构,全球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在海归圈内享有至高的荣誉与地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可信网址,诚信网址

集团全权委托北京(上海)尚公律师事务所为官方法律顾问,保障集团在全球各地的权益。

交流工具

客户端

新浪微博

手机微信

© 2009-2021 海归直聘APP|海归集团|海归协会全球官方网站.京ICP备2020046083号-1.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1032
  • 在线客服系统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